09.External Memory
外部存储设备概述
- 特性
- 用于存储不经常使用的、数据量较大的信息
 - 非易失
 
 - 类型
- 磁盘存储器(magnetic disk)
 - 光存储器(optical memory)
 - 磁带(magnetic tape)
 - U盘(USB flash disk), 固态硬盘(solid state disk, SSD)
 
 
磁盘存储器
- 
磁盘是由涂有可磁化材料和非磁性材料(基材)构成的圆形盘片
- 基材: 铝, 铝合金, 玻璃…
 - 玻璃基材的优势(稳定可靠, 为存储更多信息提供基础)
- 改善磁膜表面的均匀性, 提高磁盘的可靠性
 - 显著减少整体表面瑕疵, 以帮助减少读写错误
 - 能够支持(磁头)较低的飞行高度
 - 更高的硬度, 是磁盘转动时更加稳定
 - 更强的抗冲击性和抗损伤能力
 
 
 
类型
- 
软盘与硬盘
 
结构
- 
磁盘存储器每个盘片表面有一个读写磁头, 所有磁头通过机械方式固定在一起, 同时移动
 - 
在任何时候, 所有磁头都位于距磁盘中心等距离的磁道上
 - 
对盘片进行读写操作的装置叫做磁头
- 磁头必须产生或感应足够大的电磁场, 以便正确地读写
 - 磁头越窄, 电磁感应能力越弱, 离盘片的距离就越近
 - 更高的数据密度需要更窄的磁头和更窄的磁道, 这将导致更高的出错风险
 - 硬盘必须密封
 - 温切斯特磁头
- 磁头实际上是一个空气动力箔片, 当磁盘静止时, 它轻轻地停留在盘片的表面上
 - 旋转圆盘时产生的空气压力足以使箔片上升到盘片表面上方
 
 
 
读写机制
- 
在读或写操作期间, 磁头静止, 而盘片在其下方选择
 - 
磁头的数量
- 单磁头: 读写公用同一个磁头(软盘, 早期硬盘)
 - 双磁头: 使用一个单独的磁头进行读取(当代硬盘)
 
 
写入机制
- 
电流脉冲被发送到写入磁头
 - 
变化的电流激发出磁场
 - 
产生的磁性图案被记录在下面的盘片表面上
 - 
反转电流方向, 则记录介质上的磁化方向也会反转
 
读取机制
- 
读取磁头是由一个部分屏蔽的磁阻(MR)敏感器组成, 其电阻取决于在其下移动的介质的磁化方向
 - 
恒定电流通过MR敏感器时, 通过电压信号检测其电阻变化
 - 
MR敏感器允许更高频率的操作, 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快的操作速度
 
数据组织
- 
盘片上的数据组织呈现为一组同心圆环, 称为磁道(track)
 - 
数据以**扇区(sector)**的形式传输到磁盘或传出磁盘
- 默认值为512B
 
 - 
相邻磁道之间有间隙(gap), 相邻的扇区之间也留有间隙, 否则磁场容易相互影响
 - 
磁道编号从外往里递增(0~N), 磁头静止时停在磁道0外侧
 - 
扇区划分
- 
恒定角速度
- 
增大外层记录在盘片区域上的信息位的间隔, 以实现磁盘能够以恒定的速度扫描信息, 即恒定的数据传输率
 - 
优点: 能以磁道号和扇区号直接寻址各个数据块
 - 
缺点: 磁盘存储容量受到了最内层磁道所能实现的最大记录密度的限制
 
 - 
 - 
多带式记录/多重区域记录
- 
注意: 图中每条圆环代表的不是一个磁道, 而是包含多个磁道的区域
 - 
将盘面划分为多个同心圆区域, 每个区域中各磁道的扇区数量是相同的, 距离中心较远的分区包含的扇区数多于距离中心较近的分区
 - 
优点: 提升存储容量
 - 
缺点: 需要更复杂的电路
 
 - 
 
 - 
 - 
所有盘片上处于相同的相对位置的一组磁道被称为柱面
 
格式化
- 
磁道必须有一些起始点和辨别每个扇区起点及终点的方法
 - 
格式化时, 会附有一些仅被磁盘驱动器使用而不被用户存取的额外数据
 
格式化类型
- 
低级格式化/物理格式化: 创建硬盘扇区(sector)使硬盘具备存储能力的操作
- 清除数据(如果硬盘分过区, 所有区都会被清除)
 - 有损: 是一种损伤性操作, 它对硬盘寿命有影响
 - 建议场景: 硬盘受到外部强磁体, 强磁场的影响而受到物理性损伤的情况
 
 - 
高级格式化/逻辑格式化: 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, 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, 以达到初始化磁盘或磁盘分区, 清除原磁盘或磁盘分区中所有文件的一个操作
- 快速格式化: 会删除目标磁盘上原有的文件分配表和根目录, 不检测坏道, 不备份数据, 它的格式化速度很快, 但不是很稳定
 - 一般/完全格式化: 会清除目标磁盘上所有的数据(非物理的), 重新生成引导信息, 初始化文件分配表, 标注逻辑坏道, 一样不备份数据
 
 
I/O访问时间
- 
寻道时间: 磁头定位到所需移动到的磁道所花费的时间
- 初始启动时间, 跨越若干磁道所用的时间
 
 - 
旋转延迟: 等待响应扇区的起始处到达磁头所需的时间
- 通常是磁道旋转半周所需的时间
 
 - 
传送时间: 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
 - 
平均访问时间
 - 
当连续访问多个相邻的磁道时, 跨越磁道
- 对于每个磁道都需要考虑旋转延迟
 - 通常只需要考虑第一个(磁道非常多, 顺序移到下一个磁道的耗时是非常少的)磁道的寻道时间, 但在明确知道跨越每个磁道需要的时间时需要考虑
 
 
示例
      
    
- 
磁盘整理: 将数据散落在磁盘多个位置的一个文件, 读到内存, 然后写到一个连续的磁盘区域中
 
磁头寻道/磁盘调度
- 
目标: 当有多个访问磁盘任务时, 使得平均寻道时间最小
 - 
常见的磁头寻道/磁盘调度算法
- 先来先服务(First Come First Service, FCFS)
 -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(Shortest Seek Time First, SSTF)
 - 扫描/电梯(SCAN)
 - LOOK
 - 循环扫描(C-SCAN)
 - C-LOOK
 
 
先来先服务 FCFS
- 
按照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次序进行处理
 - 
优点: 公平简单
 - 
缺点: 如果有大量访问磁盘的任务, 且请求访问的磁道很分散, 则性能上很差, 寻道时间长
 
最短寻道时间优先 SSTF
- 
优先处理起始位置与当前磁头位置最接近的读写任务
 - 
优点: 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(局部最优), 平均寻道时间缩短
 - 
缺点: 可能产生饥饿现象, 尤其是位于两端的磁道请求
扫描/电梯 SCAN
 - 
总是按照一个方向进行磁盘调度, 知道该方向上的边缘, 然后改变方向
 - 
优点: 性能较好, 平均寻道时间短, 不会产生饥饿现象
 - 
缺点: 只有到最边上的磁道才能改变磁头的移动方向, 对于各个位置磁道响应频率不平均
 
循环扫描 C-SCAN
- 
只有磁头朝某个方向移动时才会响应请求, 移动到边缘后立即让磁头返回到起点, 返回途中不做任何处理
 - 
优点: 与SCAN算法相比, 对于各位置磁道的响应频率平均
 - 
缺点: 与SCAN算法相比, 平均寻道时间更长
 
LOOK
- 
SCAN算法的升级, 只有磁头移动方向上不再有请求就立即改变磁头的方向
 
C-LOOK
- 
C-SCAN算法的改进, 只要在磁头移动方向上不再有请求, 就立即让磁头返回起点
 
光存储器
CD和CD-ROM
- 
CD和CD-ROM采用类似的技术, 但CD-ROM更加耐用且有纠错功能
 - 
制作方法
 
读取
优缺点
- 
优点
- 存储有信息的光盘可以廉价地进行大规模复制
 - 光盘更换方便
 - 寿命长
 
 - 
缺点
- 它是只读的, 不能更改
 - 其存取时间比磁盘存储器慢得多
 
 
CD-R和CD-RW
- 
CD-R (写一次)
- 包含了一个染色层, 用于改变反射率, 并且由高强度激光激活
 - 生成的盘既能在CD-R驱动器上也能在CD-ROM驱动器上读出
 
 - 
CD-RW (写多次)
- 使用了一种在两种不同相位状态下有两种显著不同反射率的材料, 激光束能改变这种材料 相位状态
 - 材料老化最终会永久失去相位可变的特性
 
 
数字多功能光盘 (DVD)
磁带
- 
便宜, 寿命长
 
U盘和固态硬盘
- 
U盘 (USB flash disk)
- 采用了快闪存储器, 属于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
 - 相比于软盘和光盘: 体积小, 容量大, 携带方便, 寿命长达数年
 
 - 
固态硬盘 (Solid State Disk/Drive)
- 与U盘没有本质区别: 容量更大, 存储性能更好
 - 与硬磁盘存储器相比: 抗震性好, 无噪声, 能耗低, 发热量低
 
 

















扫描/电梯 SCAN
















